有一天,朋友問我當初跟老爹有沒有共同興趣?
我不加思索馬上回答說:「問我不準啦!我當時這麼愛他,我們有沒有共同興趣,一下子我也很難回答。」
之後想想,其實我們之間還是有些共同興趣,才能持續有話題聊。
比方說,我們會喜歡一起逛漫畫店、書店跟唱片行。雖然我們看的東西基本上是不同類型,他看少年漫畫、我只看特定幾部漫畫;
他聽中文歌、我聽西洋歌;我看小說,他看....(年代有點久遠我忘了)。
可能嚴格說起來,我們的興趣跟本不完全一樣,但是我們卻能彼此去尊重與接受對方喜好。
朋友這陣子剛交一個新男友,雖然兩個人吸引著彼此,但是朋友總覺得兩個人之間似乎沒什麼共同點。
朋友愛看劇情片、男朋友愛看恐怖片;朋友看雜誌看文章,男朋友看雜誌看圖片;
最重要的是,朋友對文字很敏感、男朋友卻對文字彷彿陌生人。
兩個人興趣不同沒關係,情侶基本該有的尊重與寬容是必要的。
朋友可以為了男朋友去看自己不喜歡的恐怖片、朋友可以陪男朋友去做他想做的事情,
可是,男朋友卻從來沒有陪朋友去做朋友想做的事情,即使表示意願也沒有。
我苦笑著說,這就是我自己覺得最好男朋友跟我要有共同興趣,會比較好的原因所在。
很多人可能覺得兩個人之間不一定要有共同興趣,但是如果有,
一定能製造出共同話題,兩個人之間隔閡也會比較小,自然也不會容易有疏遠的慘狀發生。
記得有一次,我跟一位女性友人一邊討論這個問題,一邊玩著報紙上的數讀。
女性友人對於這個遊戲是挺熱衷,數字白癡的我興致大概只有前面五分鐘。
剛好有個男生走進來看到我們正在玩,馬上興高采烈地加入填空遊戲。
最後變成他們兩個人認真填空,我轉身默默地看著電視。
遊戲結束後,女性友人恍然大悟回我:
「天啊!如果我們是情侶,興趣完全不一樣,兩個人之間很容易有空隙,就像剛剛那樣很快被另外一個人介入ㄟ!」
並不是說情人之間最好有很多一模一樣的興趣,畢竟每個人嗜好不可能百分之百一樣。
我很喜歡被拍,不代表我男朋友一定要是專業攝影師,或者是喜歡拍攝的業餘攝影師。
情人之間到底要不要有共同興趣,看每對情侶所達成的認知,
但是一定要能夠用寬敞的心來接受對方的興趣。不一定要跟他一起,但起碼可以靜靜地聽他分享他的心情。
最好的狀況大概像我另一個好姊妹克莉絲汀,她本人是個什麼都可以接受,願意去探索的人妻。
老公沉迷的東西,她會去嘗試看看是什麼讓她男人如此愛不釋手。
這樣的結果是兩個人更有了共同話題,一起相處時減少某一方不耐的機會。
即使如此,對她而言,還是要有能夠吸引她、引起她共鳴的東西。
比方說,她喜歡靜靜看書,她當然希望對方也能夠靜下來看書
(這點我一開始想哪有什麼特別,後來發現~~~好像要找個愛看書的真的不容易呀)。
剛好她老公是個村上迷,家裡擁有全套村上春樹。
當她在看書的時候,老公也在看書。平常兩人聊天話題,多了書籍,自然不會有著沒話聊的困境。
當我們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,是因為有喜歡這種單純成分來支撐延續。
等到兩人成為情侶之後,也許喜歡會轉換成愛,也許喜歡會轉變成無感。
這時,如果兩人有一些共同興趣,想法如果也相近,相處時不容易有冷場的情形出現。
因為如果兩個人興趣太不一樣,當第三個人出現跟某方有共同興趣,產生許多話題,
火花無形中形成,自然地兩個人會走得很近(雙手做〝〞),如同發生剛剛的數讀事件!
話說數讀好難,是想折騰誰啊!
圖片來源 : editorial.rottentomatoe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