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板印象中所謂的「毒」,可能是大麻、古柯鹼或是安非他命,是否曾經想過除此之外,還有別款的「毒」類型嗎?
2019世界公視大展精選第三單元:毒家真相,由荷蘭導演Sahar Meradji指導的藥命G水。
藉由演員Tygo Gernandt的引導,我們看到荷蘭年輕人間正流行著新型液態搖頭丸毒品。
影片很直接、簡單呈現成癮者使用過程、使用後的狀態,當然,也讓我們看到當成癮者面臨戒斷狀態時的模樣。
導演並非想利用影片讓觀眾批評毒品成癮者,而是希望能透過影像去認識、理解這些成癮者。
這十年來,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球消費者關注。不光只是食品,任何能接觸到的物品組成物,
我們是否曾想過是否包含過標的毒性物質?比利時記者從一位英國年輕足球員之死,
開始追溯引發足球員病逝的真正原因。歐洲各運動場有為數不少的人工草皮,其中原料來自廢棄汽車輪胎。
目前歐洲各國政府相關單位皆表示,這些商品完全符合國家規定標準,記者卻質疑這些合格標準值是否過高?
是否有危害人群健康疑慮?最後,甚至發現所謂的檢驗合格報告,
來源竟是來自廠商之一,難道沒有球員兼裁判的問題?
最後是南韓的MBC記者尹修漢,同樣因為幾起南韓物流中心臨時工過勞死的社會新聞,
決心冒險進入三家物流中心實地工作,並且暗中拍攝物流中心工作真實狀況的索命物流廠。
跟台灣一樣,南韓一樣針對勞工同樣有勞基法規,也同樣有許多公司當然沒有完全跟隨法規走。
於是,透過記者的隱藏式攝影機,我們看到物流中心的臨時工,不僅沒有什麼休息時間,
該有的安全講習也沒有,甚至為了滿足24小時到貨口號,臨時工作人員必須馬不停蹄地搬貨、卸貨。
可預期的,當尹修漢以記者身份前往拜訪,物流中心第一時間否認到底。最後等看到所拍攝的影片時,
某家中心才說出一切終究要回溯到所謂盈利成本問題,只要提供安全環境、事前講習,
或者是所謂依勞基法相關規定走,成本費用將會大增,反之利潤會嚴重減少。
換個角度想,公司所期盼的高營收,何嘗不是一種滿足人性慾望的成癮毒品!
不論是既定印象毒品、商品毒性物質,還是讓人類為了利益而出賣道德的貪婪,
不同名稱,同樣危及人類的身軀,甚至於喪失性命。沒有是非、沒有對錯,不論我們選擇哪個決定,
其後的影響力大小,我們都必須挺硬著去承擔與接受。後面兩部的範圍擴及到政府機關單位,
因此可能無法能夠看到問題能被立即改善,或者是解決。但是,相信至少能透過記者們的專題報導,
不僅僅是讓民眾知道,也能透過傳媒的影響力,讓政府機關再度重視人民健康與權利。
Source : 世界公視大展精選 Best of INPU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