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二十一
作者:陶晶瑩
插畫:陳青琳
出版:圓神出版
家庭成員因為沉溺於數位遊戲,讓全職家庭主婦可欣逐漸失去家庭過往的溫馨。
偶然一次機會,她獲得AI家庭成員試用機會,這時她發現為什麼AI機器人還比自己真實家人更像所謂「家人」。
到底誰才是她真正的「家人」?
一開始我並沒有把這本陶子姐個人首本長篇小說列入考慮,原因是我自己對AI相關科技議題小說,
不但不擅長,更是興趣缺缺。後來跟著朋友參加陶子姐中部唯一簽書會,
透過她概述「二十一」的文章大意後,決定當場入手閱讀。
簡單來說,「二十一」算有點是前陣子南韓電影「82年生的金智英」AI版。
兩者同樣以今日六七年紀這代表現傑出,能力完全不輸男性的女生,
她們面臨東方社會觀念的壓迫,以及新時代想法兩者衝突之下,產生令人的心灰意冷。
不同的是,前者是完全著墨在為了家庭犧牲自我,本書則是以現代科技所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,
去思考什麼是「家人」,什麼才是「家人」?
我們從小被灌輸了所謂家庭、家人的傳統定義是努力在外工作的父親、照料全家的母親,
認真唸書的小孩,當然,如果三代同堂更好。
但是,隨著時代演變、科技進化,過去的「男主外、女主內」刻板觀念,當然也跟著時間改變。
可欣因為家庭成員被科技遊戲綁架,於是借用科技優勢訂製整個家庭成員。
試用期間,這些AI家人,讓她重新感受到她認知的家人相處模式。
一回頭看跟自己有血緣關係,那些早已與自己疏遠的真正家人,反倒像是我們印象中AI機器人般冷酷。
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思考,已經要到2020年的年代,我們還要拘泥在於具有血親關係的人,
才能稱得上家人,即使相處如此陌生?這就是前幾年開始推廣「多元成家」的觀念。
不婚不生的人越來越多,單身比例也快速上升,如果當單身年長者們居住一起,
彼此互相扶持、照應,難道比不上雖有血緣,但是卻不相往來,甚至為了名利而弒親,更有資格稱上家人這個稱謂?
陶子姐文章中透過AI科技當做家庭疏離性的成因,確實是今日當下新興迅速崛起的因素,
事實上,一個家庭的疏離感,絕對不能歸咎於現代科技。家庭成員對於這個家庭,
願意不願意去努力,避免外在因素來干擾。
小說前面清楚交代出婚姻初期,兩個人的立場不對等,讓丈夫海寧不開心。
等到變成海寧忙碌,可欣生氣,海寧卻理直氣壯地強調自己多辛苦。
再度證實海寧存在著---女性就是應該犧牲自己,照亮整個家庭。
當然,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外人很難多加評論,畢竟每個人耐痛指數都不同。
只是看到才華橫溢的朋友,最後因為家庭而犧牲,不免感到惋惜,尤其是當家庭成員不知感恩之時。
「二十一」沒有撒狗血的故事劇情,只有再真實不過,未來有可能發生的敘事情節。
每一段看似極度日常,卻是令人感慨萬千。